黑龙江省要注重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自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以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之路,形成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涌现出一批科学发展县域经济的经典范例。近三年来,我省贯彻落实“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发展战略,围绕“十大重点产业”上项目,以产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通过产业集群引领、中心城市辐射、口岸经济带动,推动强县跨越、中县升位、弱县脱贫,努力实现强县、兴省、富民目标,使县域经济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性态势。
尽管这几年我省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县域经济在总量规模、产业层次、开放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在结构、质量、协调性、内生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据2011年8月20日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联合全国各省市相关研究机构所作的《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显示,我省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只有肇东市,排名仅在第85位。与此同时,我省进入中国东北三十强县(市)的只有3个(肇东市、安达市、双城市),而辽宁省有22个、吉林省有5个,其中,只有肇东市进入前十名。另外,我省无一县(市)在这次评比中,在居民富裕指数、统筹发展指数、幸福县域建设指数、县域居民满意度和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等A+级县域排序中榜上有名。
科学发展县域经济不仅要在短期内拉动县域经济增长,而且要更加注重从推动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县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着力,切实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
一、围绕县域科学发展的实际需要,构建县域经济内生发展的领导机制
县域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要切实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努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树立世界眼光,强化战略思维,不断提高把握全局、谋划科学发展的水平和能力。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真正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口碑好、埋头苦干、表现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要探索建立和完善干部德行考核评价机制,规范干部选用工作程序,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要强化“目标管理”,将目标逐一分解,细化量化,加强考核,提高县域各级领导班子的执行力。
二、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产业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构建县域经济内生发展的产业机制
要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要把农业本身做成大产业,而且要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发挥农业的文化传承功能,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同时要打破城乡经济二元结构,跳出“三农”看“三农”,树立“大农业”的观念,统筹城乡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村第一产业应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为二三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产业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此来拉动一产,推动三产;第三产业要以拓展农产品市场、扩大农产品营销为主,使其更好地服务和拉动农村一二产业的发展。
三、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构建县域经济内生发展的空间机制
县域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不断向县域城镇聚集的经济社会过程。推进县域城镇化,充分发挥县域城镇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作用,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提高土地集约效益,促进人口就地就近转化,减轻大中城市人口过度膨胀的压力。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要根据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按照农业产业化、工业园区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引导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积极培育和发展有竞争力的专业化、规模化的城镇主导产业。
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构建县域经济内生发展的市场主体机制
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要科学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引导上,特别需要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一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五、不断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构建县域经济内生发展的内源动力机制
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实践的过程。这既是以往的成功经验,也是实现县域经济突破的最有效方法。科学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实施创新突破。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是打破常规的集中体现,创新已经成为科学发展县域经济的主旋律。实践表明,不断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才能使县域经济在竞争中时刻把握机遇,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 来源:黑龙江日报 2012.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