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郡所与县域经济评价探索
发布日期:2011-09-13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网
中郡所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调研咨询服务的民间机构,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工作开始于2000年,其探索过程大致经历了体系建设、体系改进和体系完善三个阶段。
1.2000年到2006年,第一届到第六届,体系建设阶段
进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
进行县域经济基础性研究,发表的文章主要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县域经济内涵”、“科学规范县域经济单位”、“壮大县域经济是一个新思维”、“壮大县域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壮大县域经济是推动‘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新动力”等。
主要目的是引导全社会关注县域经济,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参照坐标,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2.2007年到2009年,第七届到第九届,体系改进阶段
进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研究+居民收入水平比较(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县域科学发展环境评价。
提出“县域经济发展进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的观点,倡导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要加快向县域(包括县域经济、县域社会、县域文化、县域政治、县域生态等)科学发展转变。
总结了《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与新模式》(2008年6月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推出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三大新模式,即以城乡统筹为内涵的“双流模式”、以区域统筹为内涵的“增城模式”和以提高民生幸福为内涵的“江阴模式”。
3.2010年以来,第十届到现在,进入体系完善阶段
进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研究+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县域公民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幸福县域建设指数评价。
主要目的是: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二避免非正常竞争,促进区域协作;三促进强县提高富裕程度;四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相协调;五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六促进幸福县域建设;七发挥中央、省、市、县等多方力量,统筹推进县域科学发展。